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6046|回复: 0

人物︱清末著名回族外交家杨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3 11: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物︱清末著名回族外交家杨枢

——清真古韵


微信图片_20240103114339.jpg


杨枢(1844—1917),字星垣,祖籍盛京(今辽宁沈阳), 生于广州。1891—1902年,出任清政府驻日本长崎领事。1903年,以候补四品京堂接替蔡钧出任驻日公使,1907年卸任归国。1909—1910年,出任驻比利时公使。在担任驻日公使期间,多次和日本政府交涉,扩大接受中国留学生的名额和专业,在留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杨枢1867年(同治六年)入广州同文馆学习英语。毕业后在两广总督衙门任“西文通事”(翻译)一职。在此期间,通过参与洋务活动,杨枢接触了许多外国人,增加了对世界大势的了解。杨枢的才干后来得到1884年出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的赏识,帮助张之洞成功地创办了洋务企业“广州机房”(纺织厂)。1891—1902年,他出任清政府驻日本长崎领事,步入外交行列。1903年,杨枢以候补四品京堂接替蔡钧出任驻日公使,1907年卸任归国。1909—1910年,他再次出任驻比利时公使。




微信图片_20240103115152.jpg
时任清政府钦差出使日本大臣、著名回族外交家杨枢先生(前排中央)




留日教育是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核心。在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打败大清帝国,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日本的强大是明治维新以来潜心学习西方的结果。1896年,清廷派唐宝锷等13名学生赴日,揭开了近代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序幕。从此,大批青年才俊纷纷东渡日本,学习近代科学知识,寻求富国自强之道。留日热潮出现于1903年,1905年至1907年间达到顶峰。



据杨枢的前任蔡钧《出使日本大臣蔡钧奏陈驻日情形并请派科甲大员专管学务折》所记:1902年8月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为600余名;到了杨枢任驻日使臣的1905年,“中国留学生在东京者,约一万余名,并各地方学校留学生共计一万三四千名左右”。1906年,杨枢在《出使日本国大臣杨枢密陈学生在东情形折》奏称:“奴才初抵任时,在东官费学生仅逾千人,日增月盛迄于今日已至八千余人……”留日学生骤增的几年正是杨枢出任驻日公使时期,身为使日大臣,杨枢对留日教育影响极大,从数量和质量上推动了留日教育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103115320.jpg


杨枢到任不久,就开始接见学生,他“谆谆开导,诚意益于颜面,学生莫不感激而退迥,非前任蔡氏(蔡钧)一味压制不假辞色之比”。1903年12月,日俄关系紧张,留日学生愤慨时局,多次回国关注东三省事宜,杨枢勉励他们努力学习,日后报效祖国,指出:“我国创设学堂伊始,诚不可不以爱国效忠训迪诸生。”留日学生听说如果俄国独占东三省,各国只保留直隶一省为中国所有,纷纷请求退学;留在日本的学生则编立为义勇队,经常到使馆来议政事,致使“杨钦使竭力劝慰,应接不暇”。从主观上来说,杨枢作为清派使臣,是清政府利益的代表,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依他所接受的教育和民主开明的思想又为埋葬封建帝制培养了一批掘墓人。在他的思想感染下,留日学生爱国思想得到强化。



1903年10月,应杨枢和汪大燮的请求,日本成城学校开设文科生班;1904年阴历正月,杨枢上《奏陈兼管学务情形折》,主张多派学生学习武科,他说:“惟当此列强环伺,我圉孔棘,武科较文科更重,未可缓图。”



1904年9月,练兵处考选学生108人,11月再选学生15人,赴日本振武学校学习陆军。至1907年,振武学校有中国学生330名。1905年1月,杨枢上《奏与日本明治大学校长岸本辰雄商设经纬学堂片》,鉴于宏文、同文、成城各学校学舍拥挤而负笈东游者络绎不绝,遂与岸本辰雄校长商议,在明治大学校内为中国留学生设一经纬学堂,以中国先圣之道为经,外国各学科为纬,所聘教师均为有声望的学士博士。1905年1月,杨枢上《出使日本大臣杨枢请仿效日本设法政速成科折》,与东京法政大学校总理梅谦次郎商议后,于该学校内设法政速成科学,专教中国游学士绅,六个月为一学期,三学期毕业,并设实习基地,“随时策励诸生勤加研究,以期他日成材,上备国家之用”。



1904年,日本实践女子学校首次举行中国学生毕业典礼,虽然毕业的只有2名中国学生,但杨枢亲临会场。对于日本实践女子学校附属中国女子留学师范、工艺速成科,杨枢说:“凡我国名门秀媛有志于世界学术之途者,若能翩翩然渡海相率来游,实为吾中国之幸。”杨枢重视女子留学教育,使中国女生留日人数大大增加。1906年,进入日本公立、私立学校的中国女留学生达到45人,到1907年,达到为139人。







为了妥善办理学务,1906年12月,于驻日使署内设立管理游学日本学生监督处,由出使日本大臣杨枢兼任总监督,“对于学部及各省督抚,应将学生成绩高下、功课勤绩、品行优劣据实报告。对于游学生应负爱护、指导、纠正、扶持之责”。总监督为入学认定人,同时也是毕业认证人。监督处设监察员20人,考查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及表现,并“调查所管学校学生在外之行为”。监督处作为中国驻日留学管理机构,制定了管理留日学生的实施细则,实现了留日学生的统一管理。




微信图片_20240103115532.jpg
清政府公派留日学生西安回坊刘云祥




1906年,留日回族青年在东京发起成立了以“联络同教情谊,提倡教育普及、宗教改良”为宗旨的“留东清真教育会”,杨枢热心地接见参会回族留学生并出资赞助。据《留东清真教育会记事》记载:“丁未六年,乃发起斯会,经前钦差驻日大臣杨星垣先生助金以资会费,并率诸公子及随员之同教者,合留学同人,摄影于使馆,以为纪念。”



36位学子创办《醒回篇》


1907年11月,留学日本的36名回族学生发起成立了留东清真教育会,旨在“联络回教情谊,提倡教育普及、宗教改良”。留东清真教育会成立后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编写和印刷了呼唤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刊物——《醒回篇》。

微信图片_20240103115611.jpg


《醒回篇》探讨了回族人民身负的爱国责任,主张开启人智,改革教育制度;认为振兴教育不仅关系到振兴回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强盛;集中反映了清末回族青年知识分子的爱国进步思想,反映了留学日本的回族学子对未来中国新式教育制度的期盼和憧憬,反映了苦难深重的回族大众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强烈愿望。



1908年,留东清真教育会召开两次全体会议,决定由保廷梁担任编辑长,负责编辑刊物《醒回篇》,宣传留东清真教育会的爱国主张。《醒回篇》被回国的留学生带回国内,在广大回族同胞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醒回篇》指出回族群众的命运与整个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号召国内回族同胞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与各族民众风雨同舟,担负起中国国民的责任。著名回族史学家白寿彝先生称赞“站于时代高峰,不愧为那个时代的回族先知先觉”。




留东清真教育会成立后,创办启蒙刊物《醒回篇》,目的在于开启回族民智,使之紧跟时代步伐。《醒回篇》是回族第一份近代刊物,在回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许多同学后来成为反清志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9-11 08: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